【央广网】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靠创新育先机,靠创新开新局

发布日期:2021-01-17 16:54 编辑:宿州市科技局 来源:央广网 阅读: 字号:

权威访谈《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专访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靠创新育先机,靠创新开新局》。

总台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十三五”期间两度考察安徽,每次都十分关注创新,明确要求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请问安徽这几年在抓创新上取得了哪些成就,另外下一步如何依靠创新来迈好第一步?

李锦斌:这些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着力塑造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现在看来,安徽创新的“干货”更多了,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涌现出“九章”量子计算机、“质子刀”、“量子显微镜”等一批原创性成果。安徽创新的“里子”更厚实了,“芯屏器合”成为产业新地标,长鑫存储、京东方、科大讯飞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产业链创新链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均超过40%。安徽创新的“引擎”更强劲了,经济总量向着全国第一方阵迈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对我们实打实地抓创新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

科技创新是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奋进新征程,安徽仍然要靠创新育先机,靠创新开新局,瞄准“四个面向”战略方向,持续下好创新“先手棋”,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在新赛道上跑出现代化美好安徽创新发展的“加速度”。

总台记者:总书记在考察安徽的时候,要求安徽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安徽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锦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次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我个人觉得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考量。这些年,我们省是对标世界一流,争创建设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综合性科学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提升了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的地位。我们下一步将认真落实“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部署,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其一,抓基石,加强前沿性探索。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行动,聚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在已经确定的领域打造国家的“长板”,形成“非对称优势”。同时,贯彻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争创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其二,抓平台,注重战略性布局。继续抓好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科大硅谷。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构建20平方公里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连片布局和加强“合肥科学岛”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聚变堆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其三,抓攻坚,突破卡脖子技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表扬我省,在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我们将服务国家需求,精准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计划,提高自主可控能力,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助力甩掉“卡脖子”之手。“攻什么”,就是要锁定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卡点断点,围绕工业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制约,集合精锐力量,力推“独门绝技”。“怎么攻”,就是要采取“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方式,真正做到“谁能干谁揭榜、谁干得好就支持谁”。

总台记者:总书记要求安徽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下一步安徽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更好的融合?

李锦斌: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发展领跑一路。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力培育高质量的千亿级企业、万亿级产业。我们将锻造“长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这几年已经在“江淮”“奇瑞”基础上新集聚了大众(安徽)、蔚来汽车、比亚迪等领军车企,初步构建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未来几年将培育和形成5000亿级以上产业集群。我们将加固“底板”,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每年组织实施1000项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庆华茂集团被誉为纺织界的“常青树”,这次“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展示的国旗就是该企业生产的,可耐受正负150度温差和高强度宇宙射线;马钢通过与宝武战略重组,实现多赢,去年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我们将布局“新板”,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江淮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建设,做大做强“中国声谷”,协同建设长三角“感存算”超级中心,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做好上云用数赋能的大文章。

总台记者: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明确要求,安徽要打造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安徽对此有什么具体举措,将如何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李锦斌:大家都知道,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我们将继续传承改革创新基因,努力在新阶段改革开放征程上续写更多“小岗故事”。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要贯通“产学研”,建设科技大市场。我们将深化与大院大所、高校央企等战略合作,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机制,建好以安徽创新馆为龙头、链接16个市的科技大市场。去年前11个月,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630亿,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375亿,连续两年实现“进”大于“出”。安徽自贸区的特色定位,也是聚焦于“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我们将用好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形成更多更新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

二是要聚焦“高精尖”,打造人才强磁场。赢得人才,就能赢得竞争、赢得未来。我们将依据规划统筹人才,大力实施“江淮英才”计划;力推政策吸引人才,落实科学中心“人才10条”等优惠措施;依靠机制激励人才,完善编制周转池、首席科学家、股权激励、柔性引才等改革;强化服务留住人才,营造创新愉快的养人环境。特别紧要的是,一个顶尖科学家,往往意味着、拥有着一支优秀的团队、一套核心的技术、一个前景可期的产业,我们将坚定推行、科学把握以信任为前提的顶尖科学家负责制,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以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和技术成果收益权。目前,全省人才总量已超900万,在皖工作院士已达332人。

三是要接轨“沪苏浙”,构建创新共同体。紧扣“一体化”“高质量”长三角战略,推进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携手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G60科创走廊,助力长三角争当“科创+产业”融合发展的开路先锋,共同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总台记者: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碳达峰、碳中和做出部署。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也明确要求安徽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请问安徽有什么具体举措?

李锦斌:近几年,安徽以“三山三江二湖”著称,我们将坚持从政治上来审视,自觉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探索转化路径,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其一,我们将在生产上做好碳中和的加减法。首先是做好“减法”,就是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产业,开发利用捕碳固碳技术。安徽海螺集团建成了世界首条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环保示范项目,得到了纯度均为99.9%以上的工业级、食品级二氧化碳。同时也要做好“加法”,提升碳汇能力。林长制是增加森林碳汇的创新举措,安徽这几年率先探索这项改革,全省5.2万名林长守护400万公顷森林和100万公顷湿地,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目前林长制改革已写入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安徽创造的林长制改革已经从全省推向全国,下一步,我们将抓好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深化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新机制,提升林权交易所功能,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发挥森林碳汇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的重要作用。其二,我们将在生活上推行低碳绿色方式。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档升级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广绿色消费、低碳出行,杜绝餐饮浪费,让绿色生活成为时代新风尚。其三,我们将在生态上,要保护原真性、完整性。要大力推进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建设,深化河湖长制,还有安徽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改革,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整改,尤其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严格落实10年禁渔。总书记去年8月来,专门强调了长江十年禁渔。在这方面,我们要很好地抓好贯彻落实,持续开展扬子鳄、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的拯救行动。目前现在长江安徽段已经再现出了野生江豚群等等,应该说生物方面,特别是生态建设方面出现了良好的势头

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可以说,开局就是决胜、起步就要冲刺,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接续奋斗、全程发力,全面推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