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鹏——扎根皖北 牢记使命
张海鹏同志,男,1979年3月生,副教授,硕导。2016年3月由农学院推荐,被学校聘任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皖北综合试验站(安农大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张海鹏同志认真贯彻落实安徽农业大学、埇桥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安排和决策部署,以校区合作协议为指导,以落实“四体融合”为抓手,以实现“四个满意”为目标,做好安农大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各项工作,圆满完成预定的各项目标。2019、2020、2021连续三年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绩效考核优秀。个人2017、2018、2019、2020年连续四年学校考核优秀;2019年获得校“社会服务与农业推广奖”,2020年获得校优秀党员。
一、推进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平台建设
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是服务于皖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依托国家、省、市项目资金,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已建成综合办公楼、功能实验楼、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设施,总建筑面积9500㎡。600亩高标准试验田及配套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毕,正常投入使用。为开展科学研究,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示范服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实践示范基地。省市领导视察试验站后对相关工作均给予了充分肯定与表扬。2017、2018、2020、2021连续四年获得省科技厅绩效奖励。
二、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围绕皖北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组织协调15支专家团队近100名教师深入30个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科技推广服务。推广安农591玉米新品种,安农1216、1589小麦新品种,以及其他农作物新品种共15个,实施了国家级及省级示范项目35个。开展植保、土肥、农机等技术培训15场,培训职业农民近千人次。为皖北地区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与人才支撑。
三、推动埇桥区产业联盟有序发展
围绕皖北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与美好乡村建设的人才科技需求,以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实施“1+1+N”的服务模式,整合双方人才技术资源,联合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的集成、转化、示范与推广。三年来,五个产业联盟已与当地30家企业与种植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4个项目已在皖北站完成试验与成果验收,集成了新的增产技术模式、筛选了10个新品种、改良了多项实用农艺技术、建立了成熟的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协助埇桥区成功申报“埇桥大豆”优质品牌,打造3条农业休闲旅游精品路线,实现产、学、研、政高度融合。
产业联盟作为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重要工作之一,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始终将产业联盟工作作为发展重心,为保证联盟工作开展的实效,张海鹏同志协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埇桥区农业农村局、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探讨联盟工作。各产业联盟以调查调研、座谈研讨为抓手,以种植技术指导、新品种选育示范和推广、生产技术集成及示范、种养循环资源化利用为手段,以现场指导、现场观摩、微信视频、免费检测检验为途径,围绕目标,扎实做好产业联盟工作。
四、巩固贫困村扶贫效果
张海鹏同志主动承担帮扶的埇桥区九里村和湖疃村一线组织与协调任务,并结对帮扶五户贫困户。组织专家为九里村制定详细的整村产业规划和村庄整治提升规划。组织果树、蔬菜产业联盟专家多次赴湖疃村指导大棚西瓜和特色蔬菜种植,帮助湖疃村产业增效、农民增产,助力湖疃村顺利出列,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体措施如下:(1)积极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推动扶贫方式由“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优先为周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指导大棚叶菜、哈密瓜、贝利南瓜、特色蔬菜、林下多年生中药种植和桃树修剪,在新品种选种、冷库储藏、产品加工、订单种植销售方面提出建议,为农户送去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帮助九里和湖疃村产业增产、农业增收、农民增效。46户贫困人口到试验站基地务工,实现脱贫。
(2)积极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以扶持产业发展带动精准扶贫。产业联盟专家在技术推广和产业扶持的同时,多次到九里村开展技术指导,并考察对口产业扶贫,与当地扶贫干部深入交流帮扶工作、发展主导产业和美好乡村建设等情况,借校地融合发展机遇,谋划科技扶贫思路和方法,巩固扶贫脱贫成果。
五、落实“三区”科技人才工作
2017年依托皖北综合试验站成立“安徽农业大学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张海鹏同志作为站长结合埇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特点,紧密对接服务乡村,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农业技术服务到户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得到服务主体的一致认可。2018,2019、2020、2021连续四年获得省科技厅绩效奖励,2019、2020、2021年连续三年省级考核获得优秀。
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服务富有成效:协调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与埇桥区朱仙庄镇的猕猴桃种植大户段爱梅结成对子,在技术指导的同时,宣传扶贫政策;协调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对接八张蔬菜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得到当地民众的一致认可;协调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与皖神面业、华成种业、皖豆香、埇桥区大豆协会、鑫盛源农业科技等合作,推动埇桥区现代农业发展。
社会调研:认真协调与组织皖北综合试验站与埇桥区农业农村局无缝对接,不断优化和筛选产业联盟服务主体的数量和质量,产业联盟专家、试验站工作人员深入各个主体进行实际调研,同时驻站科技小院学生在试验站周边开展社会调问卷查调研,了解各个主体和周边农户实际需求,优化和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
六、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区域全覆盖
张海鹏同志结合埇桥区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努力实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服务全区全覆盖,对口帮扶朱仙庄镇宋庙村、曹凌村、沱北村,时村镇时西村、棒场村、林口村,芦岭镇陈堂村、芦南村、花庄村,谢集乡云光村、桥桂村;科技特派员定时、按需指导、服务,带动发展产业,制定详细的产业规划,在新品种选种、冷库储藏、产品加工、订单种植销售方面提出建议,为农户送去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帮助村产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1.科技特派员服务全区,挂牌服务定点村8个,专家平均每月2次到服务主体开展服务和调研。
2.着重集成和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作物新品种、新型农资和农业科学生产新模式,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
3.指导农户实际生产和发展,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协助服务主体申报各类平台和项目,打造典型,带动周边,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附件图片:
主体建设配套工程情况
基地大门建设及基地情况
人才培训情况
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工作